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瑜伽论坛
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魅力瑜伽 > 我和瑜伽 -> 文章内容

汉字与梵语、曼陀罗及《普度斗争世奥义书》

发布: 2010-07-03 12:57:43 | 来源: | 编辑: | 查看: 次 |

此万有之精英为地。

地之精英为水。

水之精英为草木。

草木之精英为人。

人之精英为语言。

语言之精英为《黎俱》*

《黎俱》之精英为《三曼》**

《三曼》之精英为“乌特吉他”***

 

——徐梵澄译《唱赞奥 义书》摘句

 

注:*《黎俱》(Rg. Veda):即颂祷之诗词。

** 《三曼》(Saama-Veda):即唱赞之词, 多出之《黎俱韦陀》者。

*** 乌特吉他(Udgitha):字义为“高声唱 赞”(Ud+gi)。即《三曼韦陀》(Saama-veda)之一部分。又表向上运 动。此处的“乌特吉他”即“唵”音也。

 

 

(续前篇汉字文化及弄墨试笔》)在方言不同而文字统一的中 国人看来,音有生灭而形常在。而印度正统思想则认为 “声是常”,即认为声音永恒,口口相传的《韦陀》经典永恒。古印度人口头传授经典,不写下来,不重文字,只重视声音符号,以为语言存在于口头声音。

 

中国人分析并归纳形象符 号,建立了一个以形象为主的文字网络系统;印度人分析并归纳声音符号,建立了一个以声音为主的语词网络系统。两者一形一音,一静一动,都以符号组成,所蕴 含及传达的信息和传达的方式虽彼此不同,但符号网络的构成及内含的思想根源却有相通之处。中国概括形象符号的书是《易经》,印度概括全部梵语语法的书为 《波你尼经》,这两部经都是发现和建构了规范符号的总的结构体系,亦即思想文化的,亦即宇宙一切的规范。这两部世界上“难念的经”,赋予了“华梵东方学” 的神秘性。

 

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核心,是中国精 神文明的旗帜。同样,要理解印度的风俗与习惯、节日与艺术、人 名与地名,要认识遍及整个世界的瑜伽存在方式、瑜伽哲 学思想,对梵语特性的了解,即siddha(永恒的)、saadhu(纯正的),是不可或缺的。不论印度的瑜伽派系有多繁杂,修习方式有多差异,都离不开“曼陀罗(mantra)诵唱”,因为印度文化的特点 及最终的精髓在于“音声”。

 

曼陀罗 (mantra)是印度人对神圣经典诗句的一种文体名字,是供记诵的扼要语言,以不能用 语言表达,或不完全能用语言表达的意思,暗示某种神秘特殊意义,供修习者诵读以达到修行的目的。曼陀罗不是全不可解,而是不能解,不必解,不应当解,因为 意在言外,寻言不能尽意。通行的曼陀罗举例有:Om,Om tad(彼) sat(存在),So ham(我即彼),sat(存在) cit(意识) aananda(喜乐)等。

 

有趣的是,印度相信口语的咒音曼陀罗(mantra)和手指动 作的诀印,而中国道家则相信笔画 的符箓。

 

 

附:赫列克释拿(hare krishna)曼陀罗念诵(japa)录音:

http://oyehyoga.music.hexun.com/M4143781.html (地 点:江苏无锡 绝对瑜伽馆元旦唱 诵冥想培训课堂

赫列克释拿(hare krishna)曼陀罗唱诵(bhajans)录音:

http://oyehyoga.music.hexun.com /M2655956.html(地 点:原广州瑞玛瑜伽培训中心)

 

 

 

普 度斗争世奥义书

徐梵澄 译

 

引言

 

   《普度斗争世奥义书》一卷,中夹二咒语,三段而已。诸目中多不载;在“百八集”中为第百零三书,在“百二十集”中为第百零 七书。属《黑夜珠韦陀》,自当列入“持咒《奥义书》”一汇;实际持咒亦修为之一法门,则入乎瑜伽诸书汇亦可;且“唵”声岂非咒语耶?故知类分本非严格界划者。

   此书似韦檀多之晚期作品,书成当在薄伽梵教及罗摩道盛行之后;故其咒语所持 者三名,其归结之精义日“尽弃一切法”,则直取自《薄伽梵歌》者,(见《歌》第十八章第六十六颂)。 罗摩道敬罗摩为大梵之化身者,亦有其两《奥义书》(未译),皆仿《尼理心诃》两《书》而成,要其时代在《罗摩传》流布民间以后可 想。韦檀多晚期作品,多罕原始之创见,较之初期诸书,(如《伊 莎》、《泰书》、《大林间书》等),制作宏大,文美义深,光焰 辉煌,确然见道而不疑者,自不可同年而语;然多有综合倾向,能扼守一二要点,以为其人道之方,亦非漫然剿袭持扯者。此书所守,即持名也。

此中所教人日常持诵者三名:一赫黎,一罗摩,一克释拿。在佛法中辄日持阿弥陀佛 万德弘名,由是成其净土一宗,在吾华至今犹 盛。要之无论神名佛名,重在持念专精,或默念或朗诵,心心不辍,久而久之,其效力谓有不可思议者云。

 

 

 

   二一世①之末,那罗陀②往问大梵日:“尊者!余 漫游大地,顾如何而可度出此斗争世耶?

   大梵日:“善哉问!谛听,一切 经教③之隐秘义,汝可以之度出此斗争世之轮回者:

   “唯以诵持薄伽梵太始神人那罗衍那之名,可以振落此争斗之世。”

   那罗陀进问日:“彼名为何耶”?

   于是金胎④日:“赫列,罗摩,赫列,罗摩,罗摩,罗摩,赫列,赫列,

      赫列,克释拿,赫列,克释拿,

   克释拿,克释拿,赫列,赫列。⑤()

 

       此一十六名,消除斗争恶。

       超此方便法,

       在诸《韦陀》中,无有可见者。()

 

   此十六言,消除耆婆之复障,为十六道光明所围绕者;由是超上大梵,如日轮光 聚,迨浮云既祛而显耀焉。”

   于是那罗陀更问日:“尊者!其 戒律为何耶?

则日:“无戒律也。常时无论在清 净,非清净境,诵此咒言,则可得与大梵同 界,相近,同相,相系。”⑥

   有人念诵此十六名三俱胝半⑦者,则度脱杀婆罗门罪,度脱杀人罪,得除盗金罪;其于祖灵、天神、凡人所加损伤罪,皆得涤除 矣。尽弃一切法已,则顿然解除一切罪恶而得清净。顿然解脱矣。——顿然解脱矣

   此《奥义书》也。()

 

   室利《普度斗争世奥义书》竟。

 

 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①“二一世”在“斗争世”之前,其时人间真理,犹有二分 之一;于今则为“斗争世”,人间全无真理,亦谓之“铁”世云。参《薄伽梵歌》注释:“释时”。

   ②神话:那罗陀乃仙人而贬谪人间,手持提琴者,象征其调 整音律或法律或业律,使人世稍有和谐。故日“漫游大地”云。

   ③“经教”,指《韦陀》而言。“普度”义是“全度”,原 指个人,但亦有指大众义。

   ④金胎即大梵神。

   ⑤此即持赫黎(在呼声则为赫列), 罗摩,与克释拿三神名也。

   ⑥此四事常为教中警语:同界(Salokataam)、相近(Samipataam)、 同相(Saruupataam)、相(Saayujyataam)

   ⑦三俱胝半即三千五百万遍。

相关文章

精彩推荐

更多关于“我和瑜伽”的文章

爱美资讯

简介:爱美,是每一个女人的天性!每天瑜伽,让您更健康、更美丽!

热门排行榜TOP

本周TOP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