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瑜伽论坛
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瑜伽百科 > 瑜伽流派 -> 文章内容

中国瑜伽与佛教

发布: 2010-09-18 23:55:13 | 来源: | 编辑: | 查看: 次 |

  公元7世纪释迦牟尼诞生的时候,其诞生地古印度北部正是印度的教派兴盛的时期。据佛教有关释伽牟尼生平的记叙,释迦牟尼出家之初,就跟随瑜伽行者修炼瑜伽,学习禅定,以此为达到解脱的途径。他学修“无所有处定”“非想非非想处定”,都获得了成就。但他发现这两种定都不是究竟之道。

  释迦牟尼是在古印度传统的瑜伽禅思的基础上,创立了佛教思想,佛教采用瑜伽始于释迦牟尼,但是释迦牟尼不以瑜伽为达到解脱的惟一方法,他为须要配合戒和慧,要有正见,光有瑜伽修行是不彻底的。由于佛教经论中关于瑜伽的理论、方法的阐述比著名的有关瑜伽学的系统著作<瑜伽经>要早得多,佛教定学又加入了空性浊慧的成分。所以,佛教定学已经成为印度瑜伽诸派中最系统、最精深的一大家。

  释迦牟尼正是在瑜伽禅定达到顶峰时才发现了瑜伽本身的不足。他读过的吠陀书(VEDA,<韦达经典>,婆罗门经典=不能解决他的问题。所习瑜伽以及瑜伽经典<奥义书>、<瑜伽经>也不能让他最后开悟。因而在此基础上破掉我执,法执,悟到般若空              性,从而成为大觉悟的人。所以,中国瑜伽将瑜伽与佛学结合,不仅以戒定慧来除障证悟,也要以实修“拙火(类似昆达尼灵蛇)”来打开全身脉结,开发本来具有的如来智慧藏,即了达本具的般若智慧。

  世上习练者多数心驰于外,而不知于内,不为真正修行之道,甚为扼腕叹息!中国瑜伽以内为根,调心安神,悲智兼修,博学广涉,继承大乘佛法之慧命,是为究竟。

  释迦牟尼佛说尽真语:“一切众生皆具如来佛性。”“本来面目何用找,狂心歇处识家珍。贫困只因不识货,坐失故乡奔西方。”这就是佛说:“拿着金饭碗讨口!”自性之名,是为托词,人之自性,无可言说,却无处不用。唯有心平,进而无心,自然得见。故上师择徒,要其供养,无非是断其贪嗔痴。没有极至的悲心、恭敬心、无我无求完全利他之心,怎起无上智慧?世人自生无明,妄以为师父贪图,实不知师之用心良苦,岂不该打!

  佛家讲戒定慧三学,以戒为师更是首当其冲,重中之重,为何?当今社会环境复杂,人心难以古朴、纯净尔!心逐外物,无以自拔,沉醉贪嗔痴而不醒,定力更不具足,以至灰尘掩盖,慧眼难开!众生根机不同,而本性无二。持戒,正是要先以强制毅力来狠绝贪嗔痴,后而乃自觉无求,最终方是觉而不知,当下即现本来面目,瓜熟蒂落尔!但若心里不然,根本不参,勉强为之,终不长久,终究戒而再犯,犯而又戒,甚至中途放弃,颓靡沉沦,生死轮回。真正持戒者,无戒可持!戒定慧已然融为一体。无三毒可空,即得真如,所谓本来自净,无谓无毒。换言之,人之身体,本来天然正常,不去打扰他,肌体自然发展他的机能,已是最美最佳状态。奈何年岁渐长,杂念纷扰,诱惑难拒,心神无一刻是安息的,使得肌体时时失去正常,岂能不病?病久又岂能不死?故,中国瑜伽,名为瑜伽,强身健体,修身养性,其根本之道,仍不离心也!望学习习练者悟其根本,勿流连忘返其皮毛乎!

  中国瑜伽从本师释迦牟尼习瑜伽的过程深的启发,深知仅仅是学习传统的瑜伽不能解决生命的归宿问题,也不能带来最后的了悟,只有将佛法融会贯通,方可究竟圆满。而中国瑜伽运用最多的便是被称为“佛经之首”的<金刚经>,将<金刚经>的智慧用于瑜伽学习过程中,取得了极好的效果。

  <金刚经>是佛教经典中很特殊的一部,他最伟大之处,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,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。我们金刚经时,不能将它局限于佛教的范围,佛在金刚经里说:“一切贤圣,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”。中国瑜伽将“无为法”运用于瑜伽修习之中。

  起初的中国瑜伽也是奉传统瑜伽为神圣,但具体到练习中,发现其减肥治病效果并不明显,而且动作枯燥、单一,缺乏内涵,里面动作的名字如“眼镜蛇”“摊尸法”等很难听,给学员带来不良的信息。许多学员对此提出疑问,为什么不能把传统瑜伽结合中国的文化精粹,科学的把中国传统文化--那些散落的珍珠串起来,研究出更适合中国人的瑜伽修习术,同时又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?

  因为受<金刚经>“无为法”的启迪,中国瑜伽创始人黄标打破所谓的“印度瑜伽”的框框,主动放弃已有数年的教学套路,甘愿坐冷板凳,运用自己长期修学的经络、阴阳五行、太极八卦等知识潜心研究,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心研究,终于整理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瑜伽修习术。之后黄老师将这套修习术,运用于实践中,在多年的教学中取得了极为明显的效果,前来学习的人,不论老中少,都从中受益。这套修习术,即是现在深受大众欢迎的“中国瑜伽”。

热门排行榜TOP

本周TOP10